第三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13030  |  更新时间:2012-08-20 17:26:45  |  分类:

职场励志

梦想成真

著名导演史匹柏

史蒂芬·史匹柏在36岁时就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制片人,电影史上十大卖座的影片中,他个人囊括四部。他能在这样年轻的年纪里就有此等成就?实在耐人寻味。

史匹柏在13岁时就知道,有一天他要成为电影导演。在他17岁那年的某天下午,当他参观环球制片厂后,他的一生改变了。

那可不是一次不了了之的参观活动,在他得窥制片厂全貌之后,当场他就决定要怎么做。

他先偷偷摸摸地观看了一场实际电影的拍摄,再与剪辑部的经理长谈了一个小时,然后结束了参观。

对许多人而言,故事就到此为止了,但史匹柏可不一样,他有目标,他知道他要追求什么。从那次参观后,他知道得实施行动。

于是第二天,他穿了套西装,提起他老爸的公文包,里头塞了一块三明治,再次来到摄影现场,装出他是那里的工作人员。当天他故意避开了大门守卫,找到一辆废弃的手拖车,用一些塑胶字母,在车门上拼成“史蒂芬·史匹柏”、“导演”等字样。

然后他利用整个夏天去认识各位导演、编剧、剪辑,终日流连于他梦寐以求的世界里。从与别人的交谈中学习、观察并发展出越来越多关于电影制作的敏锐感来。

终于在20岁那年,他成为正式的电影工作者。他在环球制片厂放映了一部由他拍的非常不错的片子,并因此签订了一纸七年的合同,导演一部电视连续剧。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逐梦课程

别人放弃,自己还是坚持;他人后退,自己还是向前;眼前没有光明、没有希望,自己还是努力奋斗。这种精神,是一切科学家、发明家及其他有大成就的人物成功之原因。

凌晨五点,瑞克·李特开车时睡着了,车飞过了十尺宽的堤防,撞毁在一棵树上。接下来的六个月,他拖着受伤的背部生活。此时,瑞克有很多时间来仔细思考自己的前途,这是过去13年的教育没有教他的。出院两周后的某一天中午,他回家去,竟发现他母亲因为吃太多安眠药,半昏迷地躺在地板上。瑞克又再次体会到正规教育的不足,因为过去,他并没学到如何处理生命中所出现的险情和人际及情绪方面的问题。

接下来的几个月,瑞克开始酝酿出一个想法,那就是发展一套课程,以使学生获得更高的自我价值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及应付冲突的技巧。当瑞克开始研究这样的课程应包含什么内容时,他刚好看到了一篇国家教育部所做的研究报告。在这个报告里,有100个30岁的受访者被问到,他们是否觉得高中教育有教给他们活在这世上所需的技能?超过80%的人回答说:“绝对没有。”

这些30岁的受访者又被问到,他们现在希望过去能学到什么技能?最频繁的答案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如何与居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人相处得更好?如何找到工作而且不被炒鱿鱼?如何处理冲突?如何做一个好父母?如何了解一个孩子的正常发展状况?如何管理财务及如何以直觉获知生命的意义?

瑞克有一个构想,那就是开创出一套传授以上技能的课程。受到此构想的激励,瑞克遂中断大学学业,到美国各地去访问中学生,搜集资料以便确立此课程内容。其间,他问来自120所中学的2000多名学生同样的两个问题:

如果你要为学校设计一种课程,以用来协助你应付目前或以后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时,这个课程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列出10个你生活中的首要问题,而且你希望这些问题能在家中或学校里被处理得较妥当。

不管受访的学生是来自有钱的私立学校或市内的种族区或是来自乡下或郊区,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答案都如出一辙:“孤单”及“不喜欢自己”是名单上出现最频繁的问题。除此之外,他们希望学到的技能也和那些30岁受访者所列出的一样。

瑞克整整两个月都睡在车上,只靠60元过活,大部分的时间,他都吃饼干夹花生酱,有几天他甚至没东西果腹。瑞克所拥有的资源很少,但他对自己的梦想非常执著。

瑞克的下一步就是列出一张表,这张表登记了国内咨询界及心理界的顶尖教育家及领袖人物。然后他起程去拜访登记在名单上的每一个人,向他们请教,顺便寻求支持。虽然这些人对瑞克直接去问学生他们想学什么的做法非常感动,但所能提供的帮助却微乎其微。“你太年轻了!回去念大学吧!把学位拿到,去念研究生,那你就可以走这条路了。”他们简直是在向他泼冷水。

但瑞克却坚持到底,当他快20岁时,他已卖掉了车子和衣服,而且向朋友借贷,负债达3200美元。有人建议他去找基金会筹钱。

首次和当地的一个基金会面洽便令瑞克大失所望。当他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瑞克害怕得发抖,这个基金会的副总裁是个体形魁梧、发色偏暗、面带峻色的男子。当瑞克掏心剖肺地讲述他的母亲、两千个孩子及有关发展一套中学生新课程的计划时,这位副总裁整整半小时就坐在那里,不发一言。

当瑞克讲完之后,这位副总裁抽出了一叠档案。他说:“孩子,我在这里工作已经快20年了!我们为这些教育计划提供资金,每个都失败了!你的计划也会面临相同的命运,至于失败的原因为何?答案十分明显,你才20岁,你没有经验、没有金钱、也没有大学文凭,什么都没有。”

瑞克离开基金会的办公室之后,他发誓一定要证明这位副总裁所说的话是错的。瑞克开始研究哪些基金会有兴趣为服务青少年的计划提供资金,然后他花了数月的时间,从早到晚撰写资金补助申请提案。瑞克整整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不眠不休地写,每一份提案他都小心地针对每个机构的宗旨和要求撰写。瑞克抱着很高的期望寄出所有提案,但每份提案却都被退回了!

一封一封的提案寄出去了,但也一封一封地被退回来。最后,当瑞克的第155封资金补助申请书也被拒绝时,所有支持瑞克的人都开始动摇了!瑞克的父母哀求他回去念大学。特别辞去工作帮瑞克写提案的老师——肯恩·格林也说:“瑞克,我现在一毛钱也不剩了,而我还要养活老婆和孩子。我只能再等最后一份提案的结果,如果还是被打回,我就必须回塔乐多去教书了!”

瑞克还有最后一次机会,他在热望及信心的激励下,设法说通了几位秘书,才得以和家乐氏基金会的执行长罗斯·莫比博士一起吃午餐。路上,他们经过了一个卖冰淇淋的小摊子。莫比问瑞克说:“要不要吃个冰淇淋?”瑞克点点头,但他实在太焦虑了,以至于把手上的冰淇淋筒压碎了,巧克力冰淇淋汁流在了他的指缝间。瑞克试着在莫比博士察觉此事之前,偷偷摸摸、气急败坏地想甩掉手上的冰淇淋汁,但莫比博士还是看到了,他噗嗤一笑,走回小摊子替瑞克拿了一叠纸巾。

年轻的瑞克爬入车内,面红耳赤,可怜兮兮。连一个甜筒都拿不好,他怎么能请别人赞助他的教育课程呢?

两周后,莫比打电话给他说:“很抱歉,对你要求55万的赞助,董事会的成员否决了你的要求。”瑞克觉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两年来,他一直在为一个梦想努力拼搏,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但是”,莫比接着说,“董事们却一致决议要赞助你13万元。”

瑞克掉下了眼泪,他激动得连一句谢谢你都说不出来。

从那时候起,瑞克·李特为他的梦想募到了一亿美元。目前在32个国家及全美50个州里的三万多所学校都有教授“逐梦技巧训练课程”。因为一位20岁青年的执著,每年有300万的学童得以学习到重要的生活技能。

1989年时,因为逐梦课程的惊人成就,瑞克·李特扩大了他的梦想,创立了国际青年基金会,而且得到6500万美元的赞助金,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笔的赞助金。此基金会的目的就是要在全世界支持且扩编成功的青年课程。

汤尼的美国梦

他来自意大利罗马南方南部的一个贫瘠的农场。他是什么时候、怎么来美国的,我都不清楚。但有一天晚上,我看见他站在我车库后面的车道上,高高瘦瘦的身材约有170到173厘米。

“我割你的草地。”他说。他的英文很差,很难听得懂。

我问他叫什么名字。“汤尼·崔维索诺”,他答道,“我割你的草地。”我告诉汤尼我请不起园丁。

“我割你的草地。”他又说一次,然后就走开了。我回到屋里,觉得很不快乐,没错,这一阵子经济大萧条,日子是很不好过,但我怎能拒绝一个请求我帮助的人呢?

第二天傍晚,我下班回家,发现草坪已经修剪过,花园里的草除过,就连走道上的叶子也都耙得干干净净的,我问我太太这到底怎么回事。

“有个男人从车库里拿出割草机,就到院子里工作去了。”她答道,“我还以为你雇用他了呢!”我把前一天晚上发生的事情说给她听,我们两个都觉得很奇怪,他居然没有来向我们收钱。

接下来的两天我很忙,汤尼的事也就被我抛在脑后。我们当时正试着重整业务,希望能让部分员工回到工厂上班。星期五那天,我提早回家,又在车库后面看见汤尼,我称赞他前两天的工作做得很好。

“我割你的草地。”他说。我努力挤出一笔预算,每星期付他一点微薄的薪水。他每天替我整理院子,还处理许多琐碎的杂事。我太太有重的东西要搬,或有东西需要修理时,汤尼都是很好的帮手。

夏日匆匆而过,秋意渐浓,寒风呼啸。“克洛先生,快要下雪了。”一天晚上汤尼对我说,“等冬天到了,你让我到工厂去铲雪。”

碰到这种固执到底又满怀希望的人,你能怎么办?当然啦,汤尼得到了工厂的工作。

几个月很快过去。我要求人事部门提供一份报告,他们说汤尼的表现很好。

有一天,我在开会地点的车库后面看见汤尼。“我想当学徒。”他说。

我们有个很好的学徒学校,专门训练劳工,但我怀疑汤尼没有能力辨识蓝图、微测计,或做其它精细的工作。不过依照惯例,我又怎能拒绝他呢?

为了当学徒,汤尼的薪资减少。几个月后,我接到一份报告,他已经学成出师,成为一位技术卓越的碾匠,他不但学会辨识微测计上一吋的百万分之几,还懂得用钻石制成的仪器校正碾轮。我和我太太都为事情有了如此令人满意的结局而感到高兴。

一年或是两年过去了,我又在原来的地方看见汤尼,我们聊了一下他的工作,然后我问他这回想要什么。

“克洛先生,”他说,“我想买间房子。”他在镇的边缘找到一间要卖的房子,那房子简直是废墟一堆。

我打电话给一位银行家朋友:“有没有人以人格担保,向你借过钱?”我问。

“没有”,他说,“我们禁不起那种风险,划不来。”

“等等。”我答道,“这个人工作很认真,很有人格,这点我可以担保。他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你们那块地皮丢着又赚不了半毛钱,他会在那里住好几年,至少他可以付你们利息。”

那位银行家在不情愿的情况下,终于同意汤尼不必付头期款,只要抵押贷款2000美元,就能拥有那间房子。汤尼高兴极了,从那时起,只要我们家有什么要丢掉的杂物——破掉的纱窗、一点点五金器具、装东西的厚纸箱,他都会把它收起来,带回家。

过了两年左右,我又在老地方看见汤尼,他的体重增加,腰杆似乎挺得更直,眼神当中充满自信。

“克洛先生,我把房子卖掉了,”他以骄傲的语气说,“卖了8000美元。”

我吓呆了:“可是汤尼,你没有房子住怎么办呢?”

“克洛先生,我买了一个农场。”

我们坐下来深谈。汤尼告诉我,拥有一个农场一直是他的梦想。他喜欢意大利饮食中特别重视的那些番茄、胡椒等蔬菜,他已经托人到意大利把他的妻子儿女都接来。之前他一直在镇的边缘努力寻找,总算找到一块小小的、荒废的农场,有个房子,还有个棚子,现在他要和全家人一起搬进属于自己的农场里了。

又过了不久,一个星期天下午,汤尼全身穿戴整齐到我家来,还带了另一个意大利人。他告诉我,他说动了儿时的朋友,一起搬到美国来,他给他朋友一些资助。他目光一闪,然后告诉我,他的朋友走近他的小小农场时,他的朋友整个呆了,“汤尼,你是个百万富翁!”他说。

后来在战争期间,公司的人告诉我,汤尼过世了。

我请手下的人到他家去看一下,看有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他们去了以后发现农场里满是绿油油的蔬菜;农场的小屋生趣盎然、温馨舒适;院子有拖拉机,还有一部不错的汽车;孩子们个个受完教育,都在工作,而且汤尼没有欠下一分钱。

汤尼过世后,我常常想到他这一生的奋斗历程,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不断高大,到最后,我觉得他和美国最伟大的工业家一样高大、一样骄傲。

他们能臻至成功,都是借由相同的途径、相同的价值与原则:远见、坚毅、决心、自制、乐观、自尊以及最重要的正直。

汤尼不是从楼梯的最底层开始往上爬,他开始的时候是在地下室。汤尼的人生微不足道,伟大工业家的事业影响至巨,但他们的收支平衡表是一模一样的,唯一的差别只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而已。

汤尼·崔维索诺到美国来追寻他的美国梦,他为自己创造了美国梦。

有价值就有卖点

乔治的父亲是一家小机器工具厂的老板,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对各种机器很感兴趣。为了跟这些可爱的机器亲近,12岁那年,乔治要求到父亲的工厂当一名临时工人。父亲也希望他能得到锻炼,欣然应允。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别的工人都下班了,父亲让乔治加班切割一批铁管子。当时的切割机械还没有发明出来,只能用手锯切割,费时又费力。乔治毕竟年小体弱,干了一阵就干不动了。他坐下来,边休息边琢磨是不是有什么更省力的法子。当他的目光落到旁边的蒸汽机上时,心里忽然一动:这个庞然大物力气大得很,如果让它切割,它一定能愉快胜任。

于是,乔治将钢锯固定在蒸汽机上,做成了一把简易机械锯。用它切割,一根铁管几秒钟就锯好了。乔治惊喜不已,原来动脑筋的力量是这么大呀!

机械锯是乔治平生的第一个发明。不过它起初土法制造,既不美观也不耐用,乔治想把它设计得精细结实一点。于是,他买来一大堆书,开始研究蒸汽机。一个这么小的孩子阅读如此专业的书籍,难度很大,可是他有兴趣就不怕苦不怕累。在研究过程中,他不但解决了机械锯的问题,还发现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当时的蒸汽机是往复式,由活塞上下带动皮带把动力传送到机器上,效能很差。乔治经过几年努力,将它成功地改成回旋式,既节省能源,效率也更高。凭此发明,15岁那年,他获得了平生第一个专利。

乔治19岁时,应征入伍。几年后,他复员了,坐着火车回家。当时的火车制动能力较差,遇到紧急情况很难刹住车。乔治坐的这列火车就遇到了紧急情况,结果出轨了。乔治侥幸毫发无伤。庆幸之余,他不禁想,坐火车如此危险,会危及多少人的生命呀!有没有什么办法防止火车出轨呢?他决定好好研究一下这个课题。

回到家后,乔治广泛阅读相关书籍,进行了艰苦的研究,终于发明了“火车出轨还原器”和“空气制动器”,彻底解决了火车刹车的问题。

不过,乔冶的发明虽好,用途却不广,只有推销给铁路部门才能发挥出价值。乔治心想,自己的发明能使无数人的生命得到保障,一定会大受欢迎。但是,他想错了!当他去向“铁路大王”范德波特推销自己的专利成果时,这位傲慢的老先生毫不客气地对他说:“小伙子,我认为你是一个疯子,所以你才会有如此古怪的念头。”

乔治太年轻了,范德波特根本不相信这个23岁的小伙子能让奔驰的火车停住,而那么多高级专家却束手无策,他以为乔治不过是拿着一个幻想的玩意儿急于出名而已!范德波特是业界的权威,既然他认为乔治是疯子,那么乔治一定是疯子。所以,“疯子乔治”的外号不胫而走,没有一个人相信乔治的发明,自然也没有人愿意为它投资生产。

乔治坚信自己的发明对人们有极大的价值,因为安全是每一个人都关注的。那么,他的发明迟早会被市场接受。他不理会别人的嘲讽,不厌其烦地到处推销自己的成果。终于,一个名叫巴格勒的人被乔治的决心打动,愿意投资生产这个产品。

产品生产出来后,他们又全力推销。一家铁路公司的负责人表示,除非他们自费进行一次刹车试验,证明这个产品可靠,他才同意购进。乔治和巴格勒孤注一掷,拿出全部积蓄,进行了这次试验。当急驰的火车奇迹般停住时,人们欢呼起来。这意味着火车出轨这个最大的隐患彻底解决了,每个人都感到由衷欢喜。

此后,几乎所有的铁路公司都用上了乔治的发明,只有那个固执的“铁路大王”范德波特除外。不过,当他的火车经历了一次出轨惨祸后,他立马将自己的火车全换上了乔治发明的空气制动器。自此,再也没有人叫“疯子乔治”这个外号了,人们改口叫他“匹兹堡的神童”。凭此发明,乔治与巴格勒创办了西渥公司。他们将产品销到了世界各地。

乔治一生共有361项发明,并亲手创办了六家著名公司,被誉为“发明奇才”和美国现代工业的奠基人之一。

在混乱中游刃有余

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来伟大的业绩,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

报业巨子默多克的父亲基恩爵士是从一个小报记者起家的。他掌管着澳大利亚先驱和时代周刊集团。

默多克于1931年3月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他在刚刚成长、羽翼还未丰满时便继承了他父亲相对微薄的遗产和宏伟的雄心壮志。然而这并不能成为妨碍他的棘手难题,因为他有着比他父亲更强的事业心、抱负和毅力。

默多克的先驱和时代周刊集团开始在悉尼扩张,他早就觊觎着悉尼坎伯兰报业集团,于是高价将其盘入。默多克的行动引起了亨德森的警惕,但由于经济原因,这份报纸不久就纳入默多克掌管之中。随即,默多克采取一些传统办法,企图提高报纸销量。报纸果然略有起色,他又给报纸注入了一些政治性色彩,但面临政府实行的紧缩经济政策,默多克不知就里,在纷乱的政治海洋中也是飘忽不定,时左时右,他对严肃新闻的尝试遇到了障碍。随着1961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选举的迫近,默多克和他的竞争对手——费尔法克斯报业集团都把目光投向了选举,但形势不定,默多克在报道中几次改变倾向,选举结果并没有应验他的预测。报纸的政治影响太微弱了,默多克需要更有分量的东西,以便进一步接近政治的心脏。不过,在悉尼电视台的交易中,默多克却成绩斐然,他获得了电视公司四分之一的股权,又与他人一起买下了纽卡斯电视台40%的股权。

不久,默多克在堪培拉,办了一份在澳大利亚史无前例的全国性日报《澳大利亚人报》。

当《澳大利亚人报》创刊五年时,它在各方面都已十分专业化,报纸销售额已超过了12万份,它成为全国一半人口的代言人。不久,默多克又野心勃勃地在伦敦买入《太阳报》,将其报业的王国逐步扩大。

默多克很快以其干脆利落的举动拿下了英国最大的星期日报纸,继而它成了一份发行量飞涨的日报。这些成就使得总理惠特拉姆都不得不承认他的经营天才,并开始建立他和默多克的友谊。

默多克与总理惠特拉姆可以说是至交,前者自信可以提供给后者及他的朋友们以有益的支持,而同时可以参与他们的行动,这使他得以控制新闻界并壮大自己的联盟力量。事实证明,默多克借助新闻媒介造成了麦克马洪和当时很受拥戴的约翰·戈顿之间的摩擦,并对惠特拉姆的上台起了一定的作用。

1968年默多克控制了《世界新闻报》,这是英国最大的星期日报纸,发行量超过600万份,在英语报纸中居首位。当默多克了解到世界新闻组织面临被人夺权的危险时,他开始运用他全部的才智与实力雄厚的马克斯韦尔展开较量,几个惊险的回合下来,默多克控制了49%的表决股,马克斯韦尔无可奈何地承认了事实。

默多克在英国报界站稳脚跟后,开始跨入英国电视界,而且马上显示出他的威力,并很快成了其中的一个投资者和非常务董事。

随着默多克的财富急剧增加,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巨大的负荷下他没有感到压力的沉重,而是随着他的胃口不停地扩张他的帝国。从1979年至1981年默多克不停地买、不停地扩张。到1981年6月,他的集团的年营业额翻了两番,达到12亿澳元。当时英国和美国经济界正吹刮着一股冷风,默多克决定重回澳大利亚。

默多克步伐稳健地先收购TEN10频道电视媒介的股票,步入澳大利亚电视业,继而在股票买卖中挣了一大笔钱,开始实现他父亲的梦想,并开始攀登比他父亲当年在先驱和时代周刊集团的位置高得多的地位。多年来,默多克在众人面前树立起了一个无往不胜的青年人形象,他已变得强大有力。

重新发掘澳大利亚时,默多克并没有忽略纽约局势。默多克影响之大使他成为白宫急于拉拢的对象。而且还作为ATI的“同舱驾驶员”开始成为波音公司最大买主。不久,他就购买了二十多架波音飞机,并将其拓展为多种行业联合大企业。

之后,默多克又在纽约的报界下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赌注。

正当默多克同纽约人打得火热时,他又吞并《泰晤士报》(日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两家报纸。

自1979年选举以来,默多克全力支持玛格丽特·撒切尔,他的报纸是她呼声最高的拥护者。

默多克经过多年在政治风暴中摆荡,现在已经拥有了很成熟的手腕,机智的判断头脑,还有见机行事的本领,这些都可以使他能够在报道的主方向上既显得总是那么平允、公正,又可以让他的变化不致显得过于出尔反尔,这样他的报纸赢得大量读者,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泰晤士报》的重新崛起又证明了默多克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默多克又给他的王国扩充了一块肥沃的土地。

默多克毫不客气地占领了报界后,又开始占领杂志、电视、航运、矿业、石油勘采业,后来他又收购了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为他的王国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他的家乡澳大利亚,他早已被视为一位“纪念碑式”的人物:正是他创办了澳大利亚第一份全国性的报纸,使这个历史不长、地域辽阔的国家真正从意识上统一起来。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在澳大利亚的政治影响力恐无人可与之匹敌,每一位政府总理都是“他的朋友”。他也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出现的第一个真正的“世界级人物”。

苦心执著天不负

要想成大事,就得既有理想,又讲实际,不能走极端。

提及“林肯”、“卡迪拉克”这两种蜚声世界的名车,你一定不会陌生。本来这两种车均应以他们的创制者——亨利·利兰来命名,但利兰比当时大多数从事这一行业的人都更谦逊,因而隐去了自己的姓名。然而今天,当我们对着这气派、豪华的一代名车大加赞誉时,我们似乎没有理由忘掉它们的创业者的姓名及其艰难曲折的创业历程。

利兰1843年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一个小村子里,其父虽拥有一个小农场,但终因不善经营而使微薄的家产丧失殆尽。一家人生计艰难,年仅11岁的利兰那尚嫌稚嫩的双肩不得不过早挑起生活的重担。

他来到马塞诸萨州为一家南方工厂的奴隶制做鞋子,利兰生性聪颖好动,他实在无法忍受那种成天价不是纳鞋帮儿,就是缝鞋底的枯燥单一的程式化工作,在他的心底里,既要谋生糊口,又极想学点儿技能。为此,他经当地一位基督教牧师的引荐,到专门生产织布机的克朗普顿工厂做了机械学徒工,每天须苦干十个小时,薪水却低得不能再低——仅仅50美分。

虽然又苦又累,但利兰感到远比做鞋强,因为在这里他接触到了轰鸣作响的机器,并渐渐对机械及其制造大感兴趣。经过业余时间悉心地揣摸,毫无学历的他仅凭直觉的天赋甚至提出了一项涉及制造精确度方法的小小构想,尽管这一新奇的构想被老板指责为“胡思乱想”,并且对这位少年学徒工嗤之以鼻,但这似乎也为利兰日后置身汽车机器制造业并成绩蜚然作了最初的注脚。

利兰在克朗普顿工厂的学徒期未满,美国内战便爆发了。利兰很想从戎报国,但由于年岁不到而被拒绝。利兰的哥哥艾路森应征入伍并于1863年死于战场。噩耗传来,利兰悲愤欲绝,更加憎恶挑起战乱的南部奴隶主联邦。他毅然独身前往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谋取了一份低薪差事,怀着强烈的国仇家恨,为北部政府军生产莱福枪。这一时期,利兰有了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枪械的制造,并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直至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这家工厂解雇了包括利兰在内的数百名工人。

为谋生计,二十岁出头的利兰在以后的八九年间频繁更换工作数十种之多,搬运工、清道夫、警察……利兰几乎什么都干过了,但就是与他决心施展抱负的机械制造业不沾边儿。

苦心执著天不负,1872年,利兰经考核获许进入小有名气的机械工具制造厂家之一——布朗·夏普公司,并被安排在螺旋机械部工作。在这家公司的主管布朗先生的亲自指导下,利兰如鱼得水,在机械专业方面长进不小。再加上他从少年时代就善于想象的天性,使他在可替换零件方面的创意设计连连得手,很快升迁管理职位。六年后,利兰被提擢为布郎·夏普公司最重要的部门——机械螺钉部的负责人。

这时的利兰雄心勃勃,决心“将自己最大的努力和最高的能力”奉献给机械制造业。然而,良好的开端并不意味着一切顺利。从某种意义上说,利兰创业的磨难还未真正开始。

1883年,正当利兰在理发器具等方面进行了革新取得了一系列成功之后,利兰的身体状况却遭糕透顶。他的伤寒症迫使他不能再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方面的研究与设计工作了,再加上利兰对布朗·夏普公司对他的发明创造给予的微薄报酬十分不满,便决心不再为他人“做嫁衣裳”。他毅然辞去了夏普公司的工作,重新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利兰凭藉自己十余年艰苦奋斗所得的名声及过硬的技术特长,于1889年结识了一位在自行车推销方面取得很大成功的旅行推销员。在这位推销员的鼎力帮助下,“利兰——福克纳——诺顿”公司于1890年9月宣告成立,它将主要生产机器和工具。由于利兰的领导有方和在齿轮制造等技术领域不断推陈出新,使该公司成为1896年全美效益最好的“工业巨头”之一。

与此同时,与机械制造业密切相关的汽车工业正在美国蓬勃发展,利兰敏锐地注意到这一行业的生产潜力,便及时与奥尔兹公司定立了联合生产合同,以期在汽车制造业大展宏图。

利兰生产的发动机基于奥尔兹的设计,在误差方面缩小到了千分之一英寸,而同样与奥尔兹定约的道奇兄弟公司却满足于15 ∶1英寸的误差。

在一次展览会上,奥尔兹展示了两辆轿车,碰巧其中一辆的发动机是由他自己的工厂生产,而另一辆的则由利兰——福克纳——诺顿公司生产。在公开的展示中,前者的性能远远劣于后者,这已经使奥尔兹很尴尬,在后来的一次交谈中,利兰谈到要生产一种新的引擎来取代奥尔兹使用的三马力引擎。奥尔兹终于被利兰的“狂妄之言”激怒了,单方面撕毁了合同,撤回了同利兰公司联合生产的资金。虽然利兰并没有动摇既定的生产方向,但资金的困难不容置疑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如果生产因此而停滞,未能按时向用户履约交货,那么公司就会被传媒公之于众,从而有倒闭的危险。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利兰面临着资金问题时,一位叫摩非的木材商找到了利兰,试探他是否对生产用于载客车的发动机有兴趣。两人一拍即合,由摩非提供资金,经过利兰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一种安装了新型发动机的“卡迪拉克”轿车终于问世了。

“卡迪拉克”和后来的“林肯”轿车都是利兰公司在整个汽车业恐慌和经济萧条的情况下研制生产出来的,因此销售量都不大,当时并没有为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但林肯牌的优越性能和过硬质量都是无与伦比的,时至今日,没有人能够怀疑这一点。因此,亨利·利兰就成为福特之前机器制造和汽车行业的一代宗师,他的艰辛的创业历程将给世人以启迪。

我就是你要的人

李斯·布朗和他的双胞胎兄弟出生在美国迈阿密附近的一个穷苦之家没多久,就被厨房女工玛米·布朗收养了。

因为李斯很好动,说话口齿不清但又说个不停,因此从小学到中学,李斯就被编到专为有学习障碍学生所设的特教班。毕业后。他就在迈阿密海滩担任清洁工,但他的梦想是成为播音员。

每到晚上,李斯会把晶体管收音机抱上床,收听当地播音员的演播。他的房间很小,塑胶地板也残破不堪,但他却在里面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电台,当他练习把唱片介绍给假想的听众时,梳子就被用来当作麦克风。

李斯的母亲和兄弟听到从薄薄的墙壁那端传来的声音时,他们会对李斯大吼,叫他停止鼓噪去睡觉,但李斯根本不理他们,他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编织梦想。

有一天,李斯在市区除草后,利用午餐休息时间大胆地走到当地的电台。他走进电台经理的办公室,告诉经理他想成为音乐节目的播音员。

经理上下打量这个头戴斗笠、衣衫褴褛的年轻人,问道:“你有广播的背景吗?”

李斯回答说:“没有。先生,我没有。”

“那么,孩子,恐怕我们没有适合你的工作。”

李斯很有礼貌地向他道谢,然后离开了。这个电台的经理以为他再也不会看到这个年轻人了!但他低估了李斯·布朗对理想的坚定执著。因为李斯不只想当音乐节目播音员,他还有更高远的目标,他要为深爱的养母买一幢好一点的房子,而音乐节目播音员的工作不过是迈向这个目标的一个步骤而已。

玛米·布朗教李斯去追寻他的梦想,所以李斯觉得不管电台经理说什么,他一定要在那个电台找到一份工作。

因此,整整一周,李斯每天都去电台询问是否有任何工作机会,最后电台经理投降了,只好雇李斯当小工,但没有薪水。刚开始时,李斯帮助不能离开录音室的播音员拿咖啡或午、晚餐,最后李斯工作的热诚赢得了播音员的信任,让李斯开他们的凯迪拉克去接来访的名人,像诱惑合唱团、黛安娜·罗丝及至高无上合唱团,他们没人知道年轻的李斯并没有驾照。

在电台里,人家叫李斯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甚至他还做得更多。和播音员混在一起时,李斯就学他们在控制板上的手势,李斯待在控制室里尽可能地吸收他所能吸收的,直到播音员要他离开。然后晚上在他自己的卧房里,他就反复练习,为他深信会出现的机会做准备。

一个周末下午,李斯待在电台里,一个叫洛可的播音员一边喝酒,一边现场播音,除了李斯和洛可外,大楼里没有其他人。李斯明白洛可一定会喝出纰漏,他密切地注意着,而且在洛可的录音室窗口前来回踱步。当李斯窥看里面的情形时,他喃喃自语地说:“喝啊!洛可,尽量喝!”

李斯很渴盼这个机会,而且他也预备好了!如果洛可有要求的话,李斯会冲到街上为他买更多的酒让他狂饮。电话铃声响起时,李斯扑过去接,正如所料,是电台经理打来的。

“李斯,我是克莱恩先生。”

“我知道。”李斯说。

“李斯,我想洛可无法撑完他的节目了。”

“是啊,我想也是。”

“你可以打电话给其他的播音员,让其中一个过来接手吗?”

“可以,经理,我一定会的。”

但当李斯挂了电话后,他对自己说:“现在,经理一定以为我疯了!”

李斯的确打了电话,但他不是打给其他播音员,而是先打给他妈妈,然后打给他女朋友。他说:“你们全部都到外面的前廊,然后打开收音机,因为我就要上现场直播节目了!”

他等了约15分钟才打电话给经理,李斯说:“克莱恩先生,我找不到任何人。”

然后,克莱恩先生就问:“小伙子,你知道如何操作录音室的控制装置吗?”

李斯飞进录音室,轻轻地把洛可移到旁边,然后就坐在播音台前,他已经准备好了,而且跃跃欲试。打开麦克风的开关,他说道:“听着,在下小名李布山人——李斯·布朗,您的音乐播放大圣,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是天下独一,举世无双,年纪尚轻,小‘叔’独处,爱和大家混在一起。我领有注册商标,货真价实,绝对有能力让你满足,让你动感十足,听着,宝贝,我就是你要的人!”

这次的表现显示李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他让听众和他的经理刮目相看。从这次命中注定的好运道开始,李斯就相继在广播、政治、公共演说及电视方面缔造了成功的生涯。

鼓起勇气去冒一次险

黛比出生在一个有很多兄弟姐妹的大家庭。从小她就非常渴望得到父母亲的赞扬和鼓励,但是由于孩子多,她的父母根本就顾不上她。这种经历使得她长大成人后依然缺少自信心。她后来嫁给一个非常成功的高级管理人员,但美满的婚姻并没有能改变她缺乏自信的心态。当她与朋友出去参加社交活动时总是显得很笨拙,唯一使她感到自信的地方和时间是在厨房里烤制面包的时候。她非常渴望成功,但是鼓起勇气从家务中走出去,作出决定去承担具有失败风险的羞辱,对她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终于认识到自己要么停止成功的梦想,要么就鼓起勇气去冒一次险。黛比这样讲述自己的经历:

我决定进入烹饪行业。我对我的妈妈爸爸以及我的丈夫说:“我准备去开一家食品店,因为你们总是告诉我说我的烹饪手艺有多么了不起。”

“噢,黛比,”他们一起呻吟道,“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主意。你肯定要失败的。这事太难了。快别胡思乱想了。”你知道,他们一直这样劝阻我,说实话,我几乎相信他们说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不愿意再倒退回去,再像以往那样犹犹豫豫地说“如果真的出现……”

她下决心要开一家食品店。她丈夫始终反对,但最后还是给了她开食品店的资金。食品店开张的那一天,竟然没有一个顾客光临。黛比几乎被冷酷的现实击垮了。她冒了一次险,并且使自己身陷其中。看起来她是必败无疑了。她甚至相信她的丈夫是对的,冒这么大的险是一个错误。但是人就是这样,在你已经冒了第一个很大的险以后,再去面对风险就容易得多了。黛比决定继续走下去。

一反平时胆怯羞涩的窘态,黛比端着一盘刚烘制的热烘烘的食品在她居住的街区,请每一个过往的人品尝。有件事使她越来越自信:所有尝过她的食品的人都认为味道非常好。人们开始接受她的食品。今天,“黛比·菲尔茨”的名字在美国数以百计的食品商店的货架上出现。她的公司“菲尔茨太太原味食品公司”是食品行业最成功的连锁企业。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