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数:1893  |  更新时间:2012-08-20 17:40:34  |  分类:

儿童教育

性爱群庙——卡杰拉霍遗址群

档案扫描

【中文名称】卡杰拉霍遗址群

【英文名称】Khajuraho Group of Monuments

【所属国家】印度

【起源年代】公元950年

【地理位置】印度德里附近

走近遗址

卡杰拉霍建筑群建于公元10~11世纪,鼎盛时曾有85座神庙,现存22座神庙。男神、女神、娇艳的仙女、想象中的神兽等精美的雕刻,布满了神庙的墙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雕刻家丰富的想象力。

这22座神庙及雕塑分为3组不同的群体,属于两个不同的宗教——婆罗门教和耆那教。这些神庙按地理位置分为东群、西群和南群3部分,西群雄浑精丽,东群气宇轩昂,南群雕刻精湛。这些寺庙风格相同,在高高的基座上建起装饰繁缛的主建筑,与开有天窗的长廊相接。主建筑表面覆以彩绘镶板,顶部有集束型带曲线的尖塔,其中最高的几座位于圣殿正上方。每一座塔都象征着湿婆神居住的凯拉沙山,即“天山”,它们是纳戈尔式寺庙特有的标志。

在这些建筑中,以西群的建筑最为庞大,也最有艺术价值。西群中最典型最壮丽的神庙是达里亚?摩诃提婆神庙,祀奉印度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神。主殿中央竹笋状的悉卡罗王塔高达31米,峻拔尖峭,巍然耸峙。主塔周围依附着84座竹笋状小塔,重重叠叠地簇拥着主塔。神庙主殿与会堂外壁中间围绕着3层高的浮雕饰带,饰带上雕满了男女诸神、蛇神、树神、天女、贵妇、舞女、爱侣、怪兽的群像。

此外,达里亚?摩诃提婆神庙的每一处壁龛、柱间、拱门、托架,都装饰着各种雕像,内外雕像总共有872尊。那些妖艳娇媚的裸体女性雕像,各个体态丰满,除了反映她们日常生活情趣外,还有表现在仆人的帮助下,和男神交媾的场面。考古学家认为这可能反映了贵族们的真实生活。这些表现男欢女爱的题材格外引人注目,卡杰拉霍遗址群也因此有了“性爱群庙”的别称。其实,神庙里蕴涵的哲学含义要深远丰富得多,它们是对当时生活的讴歌。

西群的建筑群中,还有当地最古老的旗萨陀?约克尼神庙。这座供奉迦利女神的神庙建于公元900年左右,全部采用花岗岩建造。

东部建筑群为耆那教的神庙群,建有3个神庙和许多小祠堂。其中最大的是帕鲁什瓦纳塔神庙,建于公元10世纪中期。

遗址纵深

卡杰拉霍遗址群名称的来源非常有意思,它既不是以神庙供奉的神祇命名的,也不是以神庙的建造者或王朝命名的,而是以当地著名的植物——卡杰拉霍树而命名的。由于这里普遍种植一种叫卡杰拉霍的树木,久而久之,这个庞大的古代遗址也就被称为“卡杰拉霍”了。

卡杰拉霍遗址群是由古印度的月亮王朝建造的。公元5世纪之后,一些外来民族逐渐和印度当地的土著民族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拉奇普特。拉奇普特在梵语中意为“王孙贵族”其主要是以军人为职业。

拉奇普特人在印度境内建立起了好几个小的封建王朝。其中,有一支在印度的班德勒坎德建立了强大的王国,这就是建造卡杰拉霍的昌德拉王朝,又被称为“月亮王朝”,这和当地流传的一个传说有关。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卡杰拉霍有一个叫拿勒斯的祭司,生了一个容貌俊美的女儿。她实在是太美丽了,不但周围的小伙子们被她吸引,连天上的月神也被她的美丽惊动了。月神放弃了神仙的身份,悄悄来到人间,和这个美丽的姑娘相爱了。

月神在离开的时候,告诉姑娘她将生一个勇敢英武的儿子,会繁衍成一个伟大的民族。后来,姑娘果真生了个儿子,还繁衍了许多子孙。他的子孙就是后来的拉奇普特人。这个传说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直至今日,卡杰拉霍地区的人仍然称自己为月神的后代。

月亮王朝建国后,以卡杰拉霍为首都,一度成为古印度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卡杰拉霍神庙群就是在月亮王朝最强大的时期,即公元950~1050年之间建造的。可惜的是,由于拉奇普特人在古印度境内建立了很多小国家,从而削弱了整个古印度的防御力量,所以外族纷纷入侵,最终导致了这些小国家的灭亡,月亮王朝也灭亡了,卡杰拉霍随即被废弃了。

横向关联——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是现在流行的印度教的古代形式,曾长期流行于印度河流域。婆罗门教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因崇拜梵天及由婆罗门种姓担任祭司而得名。婆罗门教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4世纪达到鼎盛时期。公元4世纪后,由于佛教和耆那教的发展,婆罗门教开始衰弱。公元八九世纪,婆罗门教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义,结合印度的民间信仰,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印度教。

印度教与婆罗门教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教义上,都信奉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主张善恶有报,人生轮回,轮回的形态取决于现世的行为,只有达到“梵我同一”方可获得解脱,修成正果。因此,印度教也称为“新婆罗门教”,婆罗门教则称为“古婆罗门教”。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