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仁宝的报道,曾引得81岁的文学家叶圣陶激动不已,这位苏州人据此写了一首很长的赞美诗,其中有“仁宝同志江阴众,英雄业绩维仔肩,更思举国数千县,孰不能如江阴焉”之句。而在事实上,吴仁宝在高调学大寨的同时,却又干着另一些“见不得人”的工作。早在1969年,他就抽调20人在村里偷偷办起了小五金厂。“当时可千万不能让外面知道,正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呢。”后来顶替吴仁宝担任华西村党委书记的他的四儿子吴协恩回忆说,“田里红旗飘飘、喇叭声声,检查的同志走了,我们转身也进了工厂。为什么冒险搞工业?因为种田实在挣不到钱。当时全村人拼死拼活,农业总产值24万元,而只用20个人办的小五金厂,三年后就达到了24万元的产值。”1978年,吴仁宝盘点过华西村的家底,共有固定资产100万元,银行存款100万元,另外还存有三年的口粮,这在全国的数千乡村中可谓富甲一时。在当时,一包烟的价格是02元,整个江阴县的工农业总产值也仅仅数亿元而已。
就这样,吴仁宝用一种很特殊的方式改造他的家乡,1978年12月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的显赫位置再次报道了华西村,题目是农民热爱这样的社会主义,同时还配发了“本报评论员”文章华西的经验说明了什么,这是当年度这家“中国第一媒体”对全国乡村最高规格的报道。可是,在江苏省和江阴一带,华西被嘲讽为“吹牛大队”,还有一些人给中央写内参,告发“华西村是个假典型”。在这样的风波中,吴仁宝奇迹般地躲过了暗箭,他的“江阴县委书记”在一次举报后被摘掉了,可他在华西村搞的那些小工厂却一直在地下运转。这些不受保护、偷偷摸摸的五金作坊成为了日后燎原中国的乡镇集体企业的胚胎。
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充分显示他廉洁勤政的人生态度,正是这样的领导,带领大华西成为天下第一村!
江苏省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有“农民政治家”、“农民企业家”、“农民思想家”、“农民语言大师”之称。笔者曾经听过吴仁宝的一场报告,他思维敏捷,谈笑风生,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吴仁宝有三句名言:
第一句:“有福民享,有难官当。”2003年,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华西新任党委书记吴协恩带领党委委员向先烈宣誓:“有福民享,有难官当,苦战三年,拿下可用资金50亿。”有记者问吴仁宝,人们常说的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们为什么要提出“有福民享,有难官当”?吴仁宝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华西村的体现就是“有福民享,有难官当”,这样才能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华西村50年的实践证明,能做到“有福民享,有难官当”,组织就有力量,干部就有权威,经济就能发展,老百姓就能真正得到实惠。
第二句:“既和上级保持一致,也和群众保持一致。”吴仁宝认为,当干部如果能与“两头”保持一致,就是一个不太差的干部。如果只跟上面保持一致,不同老百姓保持一致,就不是好干部;如果只跟老百姓保持一致,不跟组织保持一致,也是不行的。
第三句:“我听了老百姓的话,老百姓肯定会听我的话。”无锡市的村支书们在华西村办过一个礼拜的培训班,其间,有支部书记好奇地问吴仁宝:“你们的老百姓这么听话,我那里的老百姓怎么不听话?”群众不听话,是眼下很多干部的共同感受。干部做了错事不听话,情有可原,有时做的是对群众有益的事,群众也不听话,于是他们得出结论:中国老百姓素质太低。可是吴仁宝的回答是:“我是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自己不听群众的话。我听了老百姓的话,老百姓肯定会听我的话。”
解读
华西村的经验非常丰富,吴仁宝的名言可以出一本书。但仅就上述三句,我们已经可以领略“天下第一村”的奥秘所在,可以窥见一位有5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的赤子情怀。
当代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
名言
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
故事
原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是“文革”时期毕业的“老三届”。这个年龄层次的群体,受教育少,年龄偏大,相当一部分人成为下岗再就业的“特困户”。国家专门实施了“4050”工程,扶持这部分人再就业。但许振超不但没有下岗,而且成为世界一流的“技术专家”,在合资公司里再担重任,连外国合资方都佩服他。许振超踏着时代节拍前进的武器是“学习”。他在日记中写到:“悟性在脚下,路由自己找。”
许振超所在的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是由青岛港集团、英国铁行集团、中远集团、丹麦马士基集团总投资887亿美元合资经营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企业之一。许振超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以“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立足本职,务实创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自学成才,苦练技术,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模范地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工作品牌。他带领团队按照“泊位、船时、单机”三大效率的标准要求,深入开展比安全质量、比效率、比管理、比作风的“四比”活动,先后六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令世人赞叹,将“振超精神”名扬四海。“10小时保班”服务品牌为顾客提供了超值服务,吸引了全球各大船运公司纷纷在青岛港上航线、换大船,2006年青岛港集装箱达到7702万标准箱,位列世界第11强。
许振超常说: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工作岗位上,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拼命也要创出世界集装箱装卸名牌,为企业增效,为国家争光。在这种精神支撑和鼓舞下,“振超效率”诞生了。
随着港口西移战略的顺利进行,现代化桥吊一台台增加,带领职工创造集装箱装卸船世界纪录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自信!2003年1月,集团领导对他说:“打破世界纪录,就用你振超的名字来命名这个港口品牌。”同年4月27日夜,他们在“地中海阿莱西亚”轮上打响了创造新纪录的攻坚战。而就在作业前10小时他拿到船舶资料时却发现,在这条船上要破世界纪录非常困难。船上的重箱占60%以上,配载又不均衡。但我想,纪录是人创造的,他们就是要用真枪实弹创出新的世界纪录。战斗于晚上20时20分打响,在320米长的巨轮船边,8台桥吊一字排开。八个集装箱几乎同时带着呼啸声落下船来。当时,现场灯火通明,气势磅礴。船上、船下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大型拖车在码头上穿梭不停,安装在桥吊上的大型钟表指针在一秒一秒地划过,记录着这次不同凡响的作业。到次日凌晨2时47分,在准确计算的时间内,他们以6小时27分钟的高速度,完成了全船3400个标准箱的装卸,创出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振超效率”由此诞生。当时,他的心中充满了自豪,激动的心情犹如体育健儿夺得金牌一样。人群渐渐散去,他呆在现场久久舍不得离开,盯着桥吊上“工人伟大,劳动光荣”八个大字,他的眼睛湿润了,他们用事实证明:中国的码头工人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干的,我们也能干,别人不能干的,我们照样能干!5个月后,他率领团队又把每小时单船339自然箱这个纪录提高到了每小时381自然箱,再次刷新了世界纪录。
全国近千万青年职工在许振超精神的激励下广泛开展了立足岗位,学习技能的热潮。在上海宝钢股份公司,5000多名青年职工制定了学习目标和具体计划,参与技能培训和小发明、小制作等“五小”科技创新活动。五一期间,在邯郸、青岛等地的纺织企业,在哈尔滨锅炉有限公司、大庆油田等国有大中型企业,许多青年职工利用休息时间开展了断经、电焊等技能竞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