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人物传记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 第4章 愿为黄鹄归故乡——乌孙公主刘细君
第4章 愿为黄鹄归故乡——乌孙公主刘细君
作者:郁海彤   |  字数:1749  |  更新时间:2017-08-02 11:03:25  |  分类:

人物传记

刘细君(?~公元前101年),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的侄子江都王刘建之女。因奉汉武帝的指令,与乌孙王猎骄靡通婚,因此世称乌孙公主。刘细君的曾祖父是汉景帝刘启,祖父是汉武帝刘彻之兄江都易王刘非,父亲是江都王刘建,史称其为“江都公主”。她是被史学家们将芳名载入史册的第一位汉家和亲公主,也是“和亲”获得成功的第一人。刘细君的《悲愁歌》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已开始从“诗言志”向“抒情”回归,也是历史上的第一首边塞诗。

刘细君如此优秀,可是却有一个荒淫无道的诸侯王父亲。关于刘建的淫乱人生和谋反自杀的事,这里就不再详述。刘建谋反未成后自杀,刘细君的母亲以同谋罪被斩首。当时,刘细君因年幼而幸免于难。

刘细君远嫁乌孙,其实是和张骞通西域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的。汉武帝时期,在民族关系上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就是如何对付匈奴的骚扰。匈奴遭受到汉军的几度打击,远遁漠北;汉廷为了进一步制止匈奴复起,便有了联络西域诸国的愿望,于是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即位后,听取了张骞提出的联合乌孙以“断匈奴右臂”的建议,命他为中郎将,率三百人再度出使西域。张骞到了乌孙,要求乌孙王昆莫东回故土(指敦煌祁连之间的地区),臣服于汉,以防匈奴。

当时的乌孙分为三部分,都归乌孙国王猎骄靡管理。张骞将汉朝赐给猎骄靡的礼物送交后,对猎骄靡说:“乌孙如能东归故地,汉朝就遣送公主作为昆莫的夫人,两国结为兄弟之国,一同抗拒匈奴,一定能打败匈奴。”但是乌孙国远离汉朝,不知汉朝大小,乌孙国靠近匈奴,服从匈奴已日久,大臣们都不愿东迁。加之猎骄靡年老,国家分裂,权力不能集中,有些惧怕匈奴,不敢贸然应允。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猎骄靡派使者送张骞回长安,同时献马数十匹作为酬谢。乌孙的使者亲眼见到汉朝的强盛,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归国后,乌孙国越来越尊重汉朝。匈奴听说乌孙与汉朝往来,很是生气,要进攻乌孙。汉朝使者经乌孙之南到大宛、月氏的,不绝于路。因为惧怕匈奴报复性的侵袭,乌孙只得主动与汉朝结好,并表示愿意和亲,结为昆弟之交。

汉武帝问群臣的意见,朝议同意。决定必须先纳聘礼,然后才能遣送公主。乌孙以一千匹马作为聘礼。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派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作为和亲公主嫁给猎骄靡,汉武帝赐给车马和皇室用的器物,还为她配备官吏、宦官、宫女、役者数百人,赠送礼品极为丰盛。当时匈奴听到了这个消息,唯恐乌孙国被汉朝拉拢过去,也派女子嫁给猎骄靡,猎骄靡便以刘细君为右夫人,以匈奴女为左夫人。

刘细君远嫁乌孙以后,即开始进行政治活动,经常“置酒饮食,以币帛赐王左右贵人”,以博取乌孙贵族们的欢心。猎骄靡年老,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也不适应,刘细君心中不免涌起无限悲伤,于是作《悲愁歌》一首: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王延。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首歌抒发了刘细君远嫁异域的哀伤和怀念故土的忧思。歌词的内容看起来似乎单调,但是若与刘细君置身异域的境况联系起来,就不难体会到她感叹自身孤独和眷恋故土的复杂心情了。据说,此歌辗转到汉武帝的耳中,他也不禁为之感动,非常同情刘细君的境况,每隔一年就派使者带去帷帐、锦绣等物,送给乌孙公主。

按照乌孙、匈奴等民族的风俗习惯,新王要继承旧王的所有妻妾。比如,兄弟可以和寡嫂结婚;儿子可以和非亲生的寡母结婚;甚至祖父去世,孙子竟可以和后祖母结婚。当时的猎骄靡年老,两年后去世,其孙子岑陬军须靡继承王位。所以根据该习俗,刘细君又要嫁给猎骄靡的孙子岑陬军须靡。乌孙公主无法接受,因为这在汉代看来属于大逆不道的“乱伦”。她连忙向汉武帝写了一封信,并说明了这个情况,请求归国。

因为当时西汉王朝正在联结乌孙共同对付匈奴,汉武帝就命令刘细君顾全大局,“从其国俗”,以成就联合乌孙共击匈奴。刘细君只得再嫁岑陬军须靡,一年后,为岑陬军须靡生下一女,名少夫。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只在乌孙生活五年的刘细君,因为产后失调,加上心绪难平,不久便忧伤而死。刘细君死后,汉朝又派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嫁给岑陬军须靡。

刘细君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其不卑不亢的性格赢得了乌孙国上下的敬重。她作为和亲公主嫁到乌孙国,换来了汉朝边疆数十年的稳定和安宁,同时也给当地的游牧民族带去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