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图书 > 人物传记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 第18章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女中英主武
第18章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女中英主武
作者:郁海彤   |  字数:3274  |  更新时间:2017-08-02 11:03:25  |  分类:

人物传记

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同时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六十七岁即位)、寿命最长(终年八十二岁)的皇帝之一。由于武则天在政治上的成就过于炫人耳目,所以人们往往会忽略她其他的成就。武则天既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又是一位对于唐代文化的发展有所贡献、兼长诗文的文学家。

武则天是唐朝功臣武士彟的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开始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来她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看朱成碧思纷纷——武则天的诗才

唐朝是一个诗歌发展到顶峰的时代,有道是“唐诗宋词元曲晋字汉文章”。武则天所处的时代,恰好是唐诗刚刚发展,还没有到达顶峰的时候,律诗的发展也还没有完全成熟。武则天的一些诗作在《全唐诗》中就录入了四十六首,虽然这些诗中很多都是应制诗,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是太高,但是这类诗作,纵使辞藻华丽也避免不了空洞无味。比如这三首《唐享昊天乐》:

其一

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

德迈娥台敞,仁高似幄披。

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

其二

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

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其三

乾仪混成冲邃,天道下济高明。

闓阳晨披紫阙,太一晓降黄庭。

圜坛敢申昭报,方璧冀殿虔情。

丹襟式敷衷恳,玄鉴庶察微诚。

这一组诗一共有十二首,有武则天当皇帝之前作的,也有她在高宗死后写的。很多诗句并不是通俗易懂,甚至语气和辞藻都透露着奢华、恭颂的气息。从这些诗中,完全读不出武则天的女人味,似乎她就是一个毫无娇羞和女性柔媚的“男人婆”。

其实,武则天最有名气的一首诗,也是艺术性最高的是这首《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首诗的感情十分真挚,是武则天在感业寺写给唐高宗李治的情诗。不仅清新绮丽而且明朗含蓄。试想一下,武则天在感业寺当尼姑的那段日子,年华逐渐老去,前途却迷茫,李治对她迷茫无期的承诺何时才能兑现?也许那个怀着忐忑不安心情的女人,倚门而望,一定数次的对那莫测的未来而颤栗吧。武则天的这首诗不仅有普通天下女儿的柔情离思,也有妙龄女郎的缠绵哀婉。

大诗人李白有一首《长相思》,诗中曾有“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之句。据说李白夫人看了这首诗,对他说:“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李白听了后“爽然若失”。

李白的《长相思》与武则天的《如意娘》立意相近,但艺术手法上并没有超越她,也难怪大诗人会觉得很不爽了。后来,另一个大诗人孟郊又写出了:“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这样的诗句,虽然有惊人之句,但追溯其本源,还是承袭了武则天的创意。可见《如意娘》这首诗在唐诗众彩纷呈的诗篇中,仍然不失为一首好诗。

武则天当了皇帝后,口气就大了许多,诗也写得霸气十足。比如这首《腊日宣诏幸上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此诗简捷明快,语言流畅,主题鲜明,堪称上乘之作。这首诗是武则天登基后的第二年所作。一次,武则天偶游宫苑,恰逢几支腊梅盛开,她一时兴起,就乘着酒意写下了这首五言诗,写完后派使者前往御花园中宣诏。

此事看起来有些荒唐,但是作为一呼百应的皇帝,此时的武则天霸气十足,早就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了。结果,第二天果然百花齐放,唯有牡丹未开。武则天大怒,叫周兴、来俊臣惯用的酷刑,用炭火烧烤牡丹花枝,牡丹受不了后,也只好纷纷开放,但是武则天余怒未消,还是将牡丹贬出洛阳。这首诗充分反映了女皇号令一切、吞吐宇宙的气概。

另外,武则天的《游九龙潭》也是一篇佳作:

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这是一首写游宴山水的诗,相当有特色。此诗对仗工整,清新自然。由此可以看出武则天的诗才的确不输历代才女。

《织锦回文记》——武则天的文才

武则天还有《垂拱集》百卷和《金轮集》十卷,可惜已经失传了。武则天还有《织锦回文记》这篇小文,也可以看出她的文才:

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扶风窦滔妻苏氏,陈留令武功苏道质第三女也。名蕙,字若兰。智识精明,仪容秀丽;谦默自守,不求显扬。年十六,归于窦氏,滔甚爱之。然苏氏性近于急,颇伤嫉妒。

滔字连波,右将军于真之孙,朗之第二子也。风神秀伟,该通经史,允文允武,时论尚之。苻坚委以心膂之任,备历显职,皆有政闻。迁秦州刺史,以忤旨谪戌敦煌。会坚克晋襄阳,虑有危逼,藉滔才略,诏拜安南将军,留镇襄阳。

初,滔有宠姬赵阳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滔置之别所。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营加棰辱,滔深以为憾。阳台又专伺苏氏之短,谗毁交至,滔益忿恨。苏氏时年二十一。及滔将镇襄阳,邀苏同往,苏氏忿之,不与偕行。滔遂携阳台之任,绝苏音问。

苏氏悔恨自伤,因织锦为回文:五采相宣,莹心耀目。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覆,皆为文章。其文点画无阙。才情之妙,超古迈今。名《璇玑图》。然读者不能悉通。苏氏笑曰:“徘徊宛转,自为语言,非我佳人,莫之能解。”遂发苍头赍至襄阳。滔览之,感其妙绝,因送阳台之关中,而具车从盛礼迎苏氏归于汉南,恩好愈重。

苏氏所著文词五千余言,属隋季之乱,文字散落,而独锦字回文盛传于世。朕听政之暇,留心《坟典》,散帙之次,偶见斯图。因述若兰之多才,复美连波之悔过,遂制此记,聊以示将来也。大周天册金轮皇帝制。

《升仙太子碑》——独具特色的书法名碑

女皇武则天不仅有诗才和文才,她的才气还体现在书法上面。武则天和唐太宗一样,十分喜爱王羲之的真迹,据《旧唐书》中的“王方庆传”记载:“则天以方庆家多书籍,尝访求右军遗迹。方庆奏曰:‘臣十代从伯祖羲之书,先有四十余纸,贞观十二年,太宗购求,先臣并已进之。唯有一卷见今在。又进臣十一代祖导、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昙首、七代祖僧绰、六代祖仲宝、五代祖骞、高祖规、曾祖褒,并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献之已下二十八人书,共十卷。’则天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甚以为荣。”

这上面说武则天喜欢王家的书法,就问王羲之的后代王方庆,王方庆于是将家中尚余的王羲之真迹以及其他王氏家族中的众多墨宝献给了武则天。唐代窦臮《述书赋》记载:“后不欲夺志,遂尽模写留内,其本加宝饰锦,缋还王氏。”也就是说,武则天和众臣观赏完这些墨宝之后,又赐还给王方庆。武则天并没有按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将这些宝贝收归己有,这里也看得出她的宽宏和大度。

武则天的书法水平也很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升仙太子碑》。升仙太子碑位于洛阳市东南约35公里,今偃师市府店镇缑山之巅。此处原有升仙观一座,今已不复存在,仅留此碑,高670米,宽155米,厚055米,盘龙首龟座高13米。

武周圣历二年(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景生情而撰写碑文,并亲为书丹。碑文表面记述周灵王太子晋升仙故事,实则歌颂武周盛世。笔法婉约流畅,意态纵横。升仙太子碑独特之处是碑文中有很多字是武则天独创的,碑文上下款和碑阴的《游仙篇》杂言诗、题名等,分别出自唐代著名书法家薛稷、钟绍京之手。历代书法爱好者都视《升仙太子碑》为书法艺术珍品。

如今,升仙太子碑历经1300余年风雨沧桑,依然矗立于河南偃师市缑山之巅,这方武则天撰文书写的巨碑,彰显着这位女皇的雄才大略,饱含着书法神韵。她开草书刊碑之先河,不失为女书之精品。武则天的才华绝不仅仅在政治上面,她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也可以让她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