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作者: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编   |  字数:3345  |  更新时间:2015-09-19 16:58:39  |  分类:

儿童教育

赵奢不畏权贵,秉公执法

名言

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易行。

——西汉韩婴

故事

赵奢(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八大名将之一。赵奢早年担任赵国的田部吏,主要职责是收取农业租税。在此过程中,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得到了赵王的欣赏。

有一次,赵奢在收税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难缠的超级大户。他就是平原君赵胜。这可是赵国的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封于东武(今山东省武城县西北),号平原君。惠文王任他为相,对他关爱备至,几乎是有求必应。

地位高,名气大,应酬花费自然逐年增加,平原君也像其他显亲权贵一样,想着法子弄钱,他弄钱的重要手法便是偷税漏税。如此一来,百姓就苦了。试想:田产大户的税收不上来,国家支出是个定数,还有额外的各种开销,这些费用从哪里来?还不是转嫁到老百姓头上!于是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大户们不肯缴,小百姓缴不起,专司其职的田部吏岂能不焦头烂额?

这年又到了收税时节,赵奢指挥手下四处征收,一般老百姓的很快收上来了,可豪族巨富像往年一样不理不睬。尤其是平原君家,悍奴刁仆,更是不可一世,收税的差役上门,不是被他们阻之门外,就是遭到他们的羞辱谩骂,一文钱也收不到。

平原君家这样,其他豪门便群起效尤,赵奢的工作因而难上加难。按通常的做法,税务官会带上点礼物,到平原君等豪门府上去拜会一次,能收就收一点,不能收就算了,还不忘说些阿谀奉承的话,这是为了结个人缘,以后升官发财好多条门路,这叫公事私办。

然后,再把他们不缴的税款摊到百姓头上去,自己也乘势从中捞点油水。这样做也不必怕出事,上面有平原君们挡着呢!平原君偷税漏税,赵王不予追究,谁敢去查?这又叫私事公办。

可赵奢不愿意这么做,他不甘心眼睁睁地看着百姓受坑害,一心想要把平原君的税款收上来。平原君这根骨头啃下来后,其他豪门的事就好办了。他日思夜想,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天,赵奢亲自带队到平原君府上来收税,平原君府内管事的像往常一样,不买账,不交税。赵奢毫不留情,当即下令将他逮捕法办。赵奢一路往里走,从门外到门里,从外庭到中堂,一连抓了平原君府上9名管事,抓回去后明正法典,全数斩首示众。

消息飞快报到平原君那里。平原君勃然大怒,不由分说派人将赵奢抓入府中,也要将他问斩。赵奢毫无惧色,站在庭前,恭恭敬敬地向平原君施了一礼,然后说:“微臣只是一名专司收税的小吏,依法收税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我确实下令杀了公子府上9名管事,实因这9名管事倚仗公子大名,公然抗拒国家法令。请公子想一想,如果我们当公差的都不维护国家法令法规的尊严,反而千方百计削弱、破坏它,国家就会迅速衰竭。国家衰竭,列国诸侯就会趁火打劫,发动进攻,我们赵国立刻就会面临亡国的危险。我们赵国一旦遭遇不测,公子首当其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荣华富贵还靠什么存在呢?所以微臣以为,以公子的身份和地位,更应维护国家利益,履行纳税义务;以公子在高门豪族中的巨大影响,公子如能率先纳税,其他人必能闻风而从。这样,赵国的稳固、强盛岂不指日可待?国家因公子的贤明得以稳固、强盛,从君王到庶民,谁不赞颂呢?”

赵奢一席话,说得平原君无言以对。这些道理虽然浅显,但他过去从未认真思考过,如今一听,真如醍醐灌顶,情不自禁地连连点头称是。于是平原君态度大变,不仅非常客气地以礼相待赵奢,同时立即下令,要家人如数缴纳了应缴的税款。

平原君明白过来后,对赵奢十分器重,极力向赵惠文王保荐,并将他收税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赵惠文王对赵奢的作为也很赞赏,便任命他总管全国赋税。走马上任的赵奢立即着手税收改革,杜绝大户的各种偷漏行为,减免一般百姓的苛捐杂税。不几年,赵国出现了民众富庶、国库殷实的喜人局面。

解读

法乃一国之法,而不是专为哪一个人或哪一群人而制定的。所以,一旦法律公布生效之后,无论是谁,都要不折不扣地予以遵守执行。这是由法律的普遍适应性和平等性决定的。一旦有人违反法律,执法者就应当依据法律,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坚决予以严惩。

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

名言

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永在。

——先秦慎到

故事

董宣(生卒年不详),字少平,陈留圉(今河南省杞县南)人。东汉初年,他历任北海相、江夏太守、洛阳令等职。在职期间,他不畏强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惩治豪族,不向权贵低头,赢得了“强项令”、“卧虎”的美誉。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豪强纷纷割据称雄。西汉宗室刘秀镇压了绿林、赤眉两支最大的起义军之后,接着又消灭割据陇右和蜀地的两个割据政权,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东汉。刘秀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光武帝。

建立了东汉王朝以后,汉光武帝知道老百姓对各地豪强争夺地盘的战争早已恨透了,决心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例如减轻一些捐税,释放奴婢,减少官差,还不止一次地大赦天下。因此,东汉初年,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汉光武帝懂得打天下要靠武力,治理天下还得注意法令。不过法令也只能管老百姓,要拿它去约束皇亲国戚,那就难了。比方说,汉光武帝的大姐湖阳公主就依仗兄弟做皇帝,骄横非凡,不但她爱怎么着就怎么着,连她的奴仆也不把朝廷的法令放在眼里。

洛阳令董宣是一个硬汉子。他认为,即使是皇亲国戚犯了法,也应该同样治罪。有一次,湖阳公主的一个家奴仗势行凶杀了人。凶手躲在公主府里不出来。董宣不能进公主府去搜查,就天天派人在公主府门口守着,只等那个凶手出来。

有一天,湖阳公主坐着车马外出,跟随着她的正是那个杀人凶手。董宣得到了消息,就亲自带衙役赶来,拦住湖阳公主的车。湖阳公主认为董宣触犯了她的尊严,沉下脸来说:“好大胆的洛阳令,竟敢拦阻我的车马?”

董宣可没有被吓倒,他拔出宝剑往地下一划,当面责备湖阳公主不该放纵家奴犯法杀人。他不管公主阻挠,吩咐衙役把凶手逮起来,当场就把他处决了。这一下,差点儿把湖阳公主气昏过去。她赶到宫里,向汉光武帝哭诉董宣怎样欺负她。

汉光武帝听了,十分恼怒,立刻召董宣进宫,吩咐内侍当着湖阳公主的面,责打董宣,想替公主消气。董宣说:“先别打我,让我说完了话,我情愿死。”

汉光武帝怒气冲冲地说:“你还有什么话可说的。”

董宣说:“陛下是一个中兴的皇帝,应该注重法令。现在陛下让公主放纵奴仆杀人,还能治理天下吗?用不着打,我自杀就是了。”

说罢,他挺起头就向柱子撞去。汉光武帝连忙吩咐内侍把他拉住,董宣已经撞得血流满面了。汉光武帝知道董宣说得有理,也觉得不该责打他。但是为了顾全湖阳公主的面子,要董宣给公主磕个头赔个礼。

董宣宁愿把自己的头砍下来,怎么也不肯磕这个头。内侍把他的脑袋往地下摁,可是董宣用两手使劲撑住地,挺着脖子,不让把他的头摁下去。内侍知道汉光武帝并不想把董宣治罪,可又得给汉光武帝下个台阶,就大声地说:“回陛下的话,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

汉光武帝也只好笑了笑,下命令说:“把这个硬脖子撵出去!”

从此之后,董宣就得了一个“强项令”的美名。

湖阳公主见汉光武帝放了董宣,心里很气,对汉光武帝说:“陛下从前做平民的时候,还收留过逃亡的和犯死罪的人,官吏不敢上咱家来搜查。现在做了天子,怎么反而对付不了小小的洛阳令?”

汉光武帝说:“正因为我做了天子,就不能再像做平民时候那么干了。”

结果,汉光武帝不但没办董宣的罪,还赏给他30万钱,奖励他执法严明。董宣回到官府,把这笔钱全分给了他手下的官员。

以后,董宣在光武帝的支持下依法严厉打击那些骄横霸道的不法分子,就是贵族豪门甚至皇亲国戚也不得不收敛一些了。洛阳的豪族听到董宣的名字都吓得发抖。人们都称他是“卧虎”。

董宣居官清廉,直到74岁死在任上。董宣死后,光武帝派使者前去吊唁,使者看到董宣的尸体用布被裹着,家中只有一辆破车,几斗大麦。光武帝得知这一情况后,感慨地说:“董宣这样廉洁,到他死了我才知道!”

于是,光武帝便下令以大夫的规格安葬了他。

解读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一条千古不易之理。即使是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也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尽管在实际操作中,这一原则很难被认真执行,但其中所体现的平等精神却值得今人学习。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